二氧化硫(SO₂)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,其浓度监测对环保执法、工业过程控制及公共健康至关重要。二氧化硫SO2传感器长期运行中易受环境干扰、元件老化等因素影响,导致测量偏差。因此,科学的校准与规范的维护是保障数据准确性和设备可靠性的关键。
首先,定期校准是核心措施。根据HJ 57-2017等国家标准,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中的SO₂传感器应每7天进行一次零点和量程校准。校准气体需使用国家认证的标准气体(如100 ppm SO₂/N₂),并通过经检定的减压阀和流量计控制通气条件(通常1 L/min)。零点校准使用高纯氮气或洁净空气,量程校准则需覆盖实际测量范围的80%以上。
其次,现场维护不可忽视。在高湿、高尘工况(如燃煤烟气)中,采样管路易积灰或结露,造成SO₂溶解损失。建议安装高效过滤器与冷凝排水装置,并每周检查管路通畅性。对于电化学传感器,还需关注电解液状态——若出现响应迟缓、基线漂移,可能需更换传感单元。

第三,交叉干扰需主动抑制。NO₂、H₂S、Cl₂等气体可能对SO₂传感器产生正/负干扰。优质传感器应具备选择性催化层或软件补偿算法。运维中可通过通入干扰气体测试交叉敏感度,必要时加装前置化学过滤器。
此外,存储与停机管理同样重要。长期停用时,电化学传感器应密封保存于干燥环境中;红外或紫外传感器则需防潮防震。重新启用前必须进行全流程标定验证。
而且,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。记录每次校准数据、故障代码、更换部件等信息,有助于分析性能衰减趋势,预判失效风险。
总之,二氧化硫SO2传感器的精准监测不仅依赖高质量硬件,更离不开制度化、标准化的校准与维护体系。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排放数据真实可信,为蓝天保卫战提供坚实技术支撑。